行業資訊
論壇期間,明略科技聯合創始人姜平,虎博科技創始人兼CEO陳燁,深圳云天勵飛副總裁鄭文先,西井科技COO章嶸,科達科技首席科學家章勇,天堂硅谷管理合伙人蔡曉非,天壤城市大腦總裁彭伊莎,以及億歐公司副總裁由天宇等知名專家學者、行業龍頭企業、標桿初創企業與投資人嘉賓蒞臨大會發表主題演講。此外,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、優必選科技AI首席科學家陶大程,佳都科技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、新加坡國家工程院院士李德宏,前蘋果全球總裁兼COOMarcoLandi分別以視頻的方式帶來精彩分享。
云天勵飛副總裁鄭文先帶來了《新基建助推城市治理創新升級》的主題演講,鄭文先演講的核心觀點有
1、從某種意義上說,此次疫情擴散迅速,是城市治理滯后于城市快速規模化發展的結果之一。
2、新基建“新”在以數據為驅動力,新基建的核心是圍繞數據驅動的精細化城市治理,這將產生巨大的機會。
3、未來需要用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這三項底層支撐技術,構建新型數字城市。
以下是他演講的核心內容:
各位朋友,晚上好!
疫情的爆發,給城市治理帶來了很大的挑戰。截止到7月6日,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突破1154萬例,累計死亡病例超過53.6萬例。
上海、廣州、深圳,包括此次疫情反復的北京,這些規模巨大、城市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,由于地域遼闊、人口眾多、結構復雜、流動頻繁,又缺乏精細化的城市治理手段,防控難度很大。
而我們的鄰國——韓國,在疫情爆發初期,就開發了積極追蹤疫情接觸人群的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。通過視頻監控、刷卡信息,包括汽車和公交車GPS信息,衛生官員能實時獲取受感染人群的相關數據。韓國居民還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了解感染者曾經出入的場合,如果認為自己曾與感染者出入相同場合,可以到檢測中心報道。這些技術和手段在疫情這段特殊的時期,對我們城市治理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。
所以說,此次疫情蔓延迅速,是城市治理滯后于城市發展的結果之一。
回歸到本源——城市治理,這是未來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關鍵。
過去一段時間,云天勵飛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,依托于大數據,以人為核心,把人的活動軌跡、接觸人群、健康信息等所有數據全部關聯起來,實現多維數據融合,打造了一個更為完善的多層次的微觀、中觀、宏觀的疫情防控體系,形成城市數據“一張網”,為城市治理提供更完善的預警、防控體系,探索城市治理“AI樣本”。
目前云天勵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抗疫相關產品、解決方案已經廣泛應用在北京、深圳、青島、成都等多個城市,“科技戰疫”效果明顯。
舉一個真實的案例。疫情期間,在深圳龍崗區某街道,一名確診人員在1月24號駕車去疫區探親,但回來以后并沒有把信息告訴社區工作人員,而且他不僅不自覺居家隔離,還多次外出。我們通過技術助力深圳龍崗警方,查詢到他的外出軌跡,并且幫助警方迅速排查出了75名密切接觸人群。
說了這么多跟疫情相關的信息,那么,疫情跟新基建到底有什么關聯?
第一,突發的疫情按下了經濟發展的“暫停鍵”,我們需要一批城市級規模項目的建設,快速重啟我們的經濟。
第二,疫情給中國乃至全球的市場都傳遞了一個信息,就是我們通過數據驅動的精細化的城市治理,才能應對未來突發的各類災難、病毒以及各類難以預料的挑戰。
新基建的“新”,除了體現在建設內容區別于以往的傳統基礎建設以外,更體現在數據為驅動力上。
4月份國家發改委明確了新基建的范圍,除了特高壓、高鐵這種拉通城市與城市之間聯系的基礎設施外,以5G、互聯網、物聯網、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技術打造的信息基礎設施,它的核心就是數據驅動。這與我們進行數字化城市城市治理的內核,又是不謀而合的。所以,新基建為城市治理帶來了巨大的機會。
5G在推動我們實現“端-邊-云”智能化協同上,發揮了很大作用。回顧人類移動通信歷史,2G、3G、4G三代移動通信技術,帶來的是消費互聯網的爆發。而5G帶來的,是產業互聯網的爆發。正是因為5G具備大帶寬、低延時的特點,我們的數字城市建設向才能向更深入更大規模的方向推動。
5G為什么能帶來產業互聯網的爆發?因為它能將數據安全地送到網上、云端,可以把之前在云端的數據分析、決策能力快速地push到智能終端上。所以,未來智能終端應用的爆發,將是一個普遍現象。
也許今天在座的朋友會認為,我們手機算力應該已經可以滿足應用端的需求了。未來十年,我們進入的是強人工智能時代,人工智能的時代。因此,今天的算力和未來的算力相比,好比是一個是算盤而另一個是超級計算機。
今天在座的每個人都有一到兩臺的智能手機,未來,我們每個人擁有的智能終端數量,將是今天的100倍。不僅是手機,可能還有各類智能穿戴設備、智能家居、各類智能傳感器。這些智能終端,有個共同的特點:都有一顆或是幾顆人工智能芯片,這些芯片會把智能終端在前端所捕獲的數據進行本地化的、結構化的處理。
基于這幾年的人工智能場景落地以及抗疫過程中的經驗,我們總結出,通過“ABC”模式(即以人工智能為神經元,以大數據為神經中樞,以云計算為軀干),助力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。未來,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將成為數字城市建設的三大底層核心技術。
通過人工智能技術,為前端智能設備賦能,從而構建起一個城市治理智能前端的聯動體系;從大數據的角度講,大數據技術將為未來的城市治理提供更完善的預警和分析體系;云計算可以讓我們的算力、算法無處不在,構建起城市治理的底層體系。相信未來在新基建的推動下,每個大中城市都會有個數據中心,而且這個數據中心將由原有的數據存儲中心向數據計算中心轉型,為各類大數據提供更安全的信息服務。
基于“ABC”的底層核心技術能力,未來的數字城市建設,將是一個“1+1+N”的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城市綜合服務體系:
第一個“1”是基于AIoT的泛感知的傳感器網絡,第二個“1”是一個城市大腦平臺,通過泛傳感器網絡收集海量數據,城市大腦基于不同的應用場景來賦能。
在這一過程中,我們通過多維度的數據采集、人工智能技術,把物理世界的各類線下信息進行信息化、數字化、解構化,從而為智慧城市提供更多的服務。